全部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专家 纪念场所
栏目导航
  株洲名人   (51)
  当代名人   (12)
  近现代名人   (28)
  古代名人   (11)
  名人研究   (19273)
  古代名人   (4382)
  明代   (1753)
  清代   (262)
  唐代   (60)
  元代   (11)
  近代名人   (7261)
  当代名人   (5544)
  图片集锦   (26)
  当代名人   (0)
  近现代名人   (0)
  古代名人   (4)
  影像中心   (17)
  地方视频   (2)
  访谈讲座   (4)
  人物风采   (11)
  当代名人   (0)
  近现代名人   (0)
  古代名人   (0)
李东阳诗学新探
作者:马云駸  学位年度:2005-01-0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关键词:李东阳 明代 《麓堂诗话》 
描述:李东阳作为明代权力―文章一体化最后的代表人物,对明诗复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以台阁身份润泽、充实了『台阁体』,论诗包涵宽泛,具有温和主义的色彩。不过,在与异军突起的复古派的竞争中,其诗学影响被严重削弱,蹶而不振。这场『比拼』决定了此后百年诗坛的基本走势,意义极为重大。本文通过详实考察李东阳的《麓堂诗话》及诗文集,强化考辨,努力将其在时序及人事关系中定位,同时细致梳理明、清以来有关成、弘、正诗学的评述,以五个部分展开研究:序章就《麓堂诗话》所涉人物、事件及文字等作必要的考订;第一章致力于完整地揭示李东阳诗
李东阳诗学新探
作者:马云骎  学位年度:2005-01-0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描述:李东阳诗学新探
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
作者:邓新跃  学位年度:2004-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关键词:诗学辨体理论 明代前中期 诗学批评 
描述:从诗学辨体批评的角度看来,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文体形态演变发展的历史。本文拟为明代前中期诗学批评理论尤其是复古格调派的诗学体式与风格批评理论理清发展的线索,探索明代诗学辨体理论批评的演变发展历程、特征、成就及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整个古代诗学批评中诗歌体制与风格辨析理论的梳理与总结。明代诗学批评中的复古格调论与诗学辨体理论是相互依存的,对审美格调及其相应体式规范的极度强化是诗学辨体理论确立的前提,而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又可以深化复古格调理论。明代诗学辨体理论是对宋代理学文化思想的超越,强化了
茶陵派研究
作者:司马周  学位年度:2003-01-0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茶陵派 承上启下 格调说 李东阳 儒雅品味 
描述:论文以成化、弘治年间的茶陵派为研究对象。台阁体文学发展到正统初年以后,开始渐趋式微。当时文坛不少作家对台阁体文风进行了批驳和纠正,而以李东阳为宗主的茶陵派就是在此文学思潮中脱颖而出的,茶陵派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逐步占领文坛的显著地位,引导文学时尚,盛行一时,凸现出他所在时代的精神内涵与文学魅力。茶陵派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衔接“台阁体”与“前七子”的过渡流派,它担纲了历史赋予的重任,在对台阁体纠编起衰的同时,又为“前七子”复古理论的张扬奠定了基础,它扮演了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对茶陵派进行研究,能够有助
论李东阳的政治活动
作者:刘婧  学位年度:2002-01-01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关键词:政治 内阁 李东阳 宦官 
描述:作为明代中期的著名政治家,李东阳历仕四朝,才干超群,但因其在正德初年宦官专政,众正离朝时委蛇未去,为清节之士不容,屡遭非议和打击,但善类赖李东阳周旋得以保全,朝政因其调剂得以补救。这种特殊的政治选择是以儒家人生追求和文化心理为依托的,同时也是明代文人面对黑暗的政治局势和特殊的政治体制,不得不采取的态度与策略。这种实用的态度,虽然收到了暂时的效果,但因其赖以展布的基础十分薄弱,所作的努力毕竟是有限的。而另一方面,这种政治迂回路线始终承担着两种相互冲突的价值标准进行严酷选择的压力,最终仍不免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
论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
作者:魏青  学位年度:1998-01-01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茶陵派 群体概观 李东阳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 
描述:论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
明清格調詩說研究
作者:元鍾禮  学位年度:1967-01-01 学位授予单位:国立台湾大学 关键词:中國文學 格調詩說 明清 文學 
描述:本論文旨在研究明清的格調詩說。以李東陽、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沈德潛為 探討的主要對象。從他們的論著中來發現格調的意義和他們的意義和他們的詩學理 論。本文分四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簡述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各論,將格調論中主要的詩論--李東陽、李夢陽、何景明、王世貞、沈 德潛等人的詩論--加以整理析論。 第三章 綜論,就第二章所討論的問題,加以綜合論述,來說明格調說的全貌和格 調的意義。 第四章 結論。 #2810001 #2810001
首页 上页 1 2 3 ... 5 6 下页  跳转至:第跳转
Rss订阅